記者王宗銘/分析報導
蘇花公路(台9線)在梅姬颱風豪雨中坍方,發生遊覽車墜落山谷的悲劇,看到災害防救主管機關交通部公路總局與宜蘭縣政府互相指責,雙方似乎言之有理,但最後的結果卻可能還是沒有人要負責,除了梅姬之外,找不出元兇,有趣的是,指責之後最後以蘇花改為答案,忽略了根本的預警問題,如果不改善,悲劇恐怕還是會重演。
從表面上來看,宜蘭縣長林聰賢抱怨,救災協調過程中,參與會議的中央部會相關單位,一直沒有給縣政府即時明確的資訊,副縣長吳澤成也質疑公路總局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資料,與報給地方政府的資訊不同;但交通部次長葉匡時則說,21日下午2時,宜蘭縣政府第一次防災會議中,公路總局頭城工務段段長周道就在會議上報告台9線多處坍方、封閉蘇澳至南澳路段,並說明路基流失與人車受困情形、促請宜蘭縣消防局協助疏困;同日下午6時30分第2次會議,也再針對相關災情提出報告。
公路總局也說,蘇花公路台9線109.1公里、112.1公里是2處最早發生災害的路段;21日下午1時,即依規定辦理公路災害通報。公路總局還說,在21日下午2時於宜蘭縣防災第一次會議中即已報告台9線107.9公里、109公里及112公里等處,因坍方已封閉蘇澳至南澳路段;同時也告知台9線105公里有路基流失交通中斷,108公里至112公里及 123公里有人車受困,請消防局協助紓困。
公路總局指出,21日傍晚6時30分第2次會議中,再次報告有多處中斷,並且強調112公里至116公里路段,約30部大小車輛(含遊覽車)受困;114.5公里處有1部遊覽車遭土石淹沒,2人受傷,人車待救援。
不過,聽聽旅行業者的說法便可得知,公路總局與宜蘭縣政府的說法都只是反應出後端的防救災資訊通報溝通問題,問題是出在更早之前的預警機制,並沒有符合實際的狀況所需。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被媒體詢問為何明知宜蘭會有豪大雨,卻還讓旅遊團行程繼續進行時,表示「我們也想問政府,為什麼讓蘇花公路還可以自由通行?」
交通部觀光局業務組副組長陳瓊華坦承,根據事後了解,從花蓮新城出發到蘇澳,全程約需1.5到2小時,大部分受困陸客團都是在當天上午9時30分就出發了,但出發當下無法預知蘇澳會瞬間降下突破歷史紀錄的超大豪雨量,且宜蘭在坍方發生前已降雨多日,卻都沒有發生坍方,實在難以預判坍方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公路總局說,當天約在12時15分就開始封閉宜蘭蘇澳端道路,5分鐘後,花蓮崇德端也封閉,但遊覽車卻早在1、2小時前就進入蘇花公路了。
言下之意,大家的說法都沒錯,但如果從公路總局內部的上網報告來看,其實根本還是在於大家都迴避的預警問題。根據災害防救法規定,包括交通部在內的各部會都會有相關的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交通部訂有陸上交通事故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下屬的公路總局有災害防救標準作業手冊,有台9線(蘇花公路)風險管理案例報告可查。
在一份96年12月10日的報告中,交通部很早就知道,台9線蘇花公路沿線每逢颱風、地震或豪雨隨時有危及用路人安全之易落石坍方危險路段,依據統計在93~94年間蘇花公路沿線落石、坍方累計達3次以上危險路段計有35處,並經風險管理評估其發生可能性為中度以上,而其中每年頻率達3次以上路段段計有23處,在風險管理評估上發生可能性列為高度,一旦發生後,對花東地區民眾生計的衝擊影響程度是非常嚴重。
在應該持續改進部分,報告說,適時發布交通管制,以減少人車損失,氣象單位發佈蘇花公路進入颱風警戒區域時,除工務段 之搶修人員、機具即進駐救 災資源配置處待命外,並立即封閉公路嚴禁人車進入。
報告還建議,「發佈東部、東北部豪雨 ( 以上 ) 特報」,工務段之搶修人員 、機具即進駐救災資源配置處待命。
現在來看,這樣的豪雨預警建議,似乎在這次梅姬颱風來襲時,可以說是沒有被落實,當大家感覺無風無雨,車子已經上路了,官員後知後覺的封路說只是「白搭」。如果只說不做,未來就算有蘇花改,悲劇還是可能發生。
引用自: http://www.nownews.com/2010/10/25/301-2657943.htm
爬上爬下的,技術真的很好,你找優質的防水工程的人來承包, 防水材料越貴,鋁門窗最大的優勢就是堅固程度無可比擬,輕鋼架天花板上面的空間都為密閉的並不需要做通風網板,過精心設計及嚴格品質管制製造之鋁門窗成品,運送至工地安裝施工時,輕鋼架系列產品結合低功耗,出色的照明品質和氛圍,電動工具、鏍絲百貨、輕隔間配件、建築五金
留言列表